美國自媒體怎樣“以微信為師” ?
美國自媒體怎樣“以微信為師” ? 編撰者:鋒行,有態度的地坪工匠。 創建于1996年,完成生態閉環的資深工業地坪承建商。 擅長環氧地坪,蘇州環氧地坪,環氧自流平地坪,蘇州環氧自流平地坪,密封固化地坪,蘇州密封固化地坪,鋰基密封固化地坪,蘇州鋰基密封固化地坪,環氧彩砂地坪,蘇州環氧彩砂地坪,防靜電地坪,環氧防靜電地坪,蘇州防靜電地坪,防腐地坪,運動場地坪,等工業地坪的咨詢、設計、施工、改造、維護等項目承建。 全程服務(咨詢、設計、施工、改造、維護) 主流地坪(環氧地坪、環氧自流平地坪、密封固化地坪、運動場地坪、環氧彩砂地坪) 功能地坪(防靜電地坪、防腐蝕地坪、橘紋止滑地坪) 升級地坪(極平整、超耐磨、無胎印、抗刻劃) 重癥地坪(跑砂粉化、油污潮濕、坑洼大落差) 極端場景(驟冷驟熱、油水浸泡、廣譜強腐蝕) 做微信公眾號大半年以來,時常好奇一個問題:如果大部分美國人都不用英文版的微信,那么,他們有沒有類似于微信公眾賬號這樣的“自媒體”? 最為國人所熟悉的Twitter,是新浪微博的祖師爺,開放性比微信強很多;而Facebook則是以熟人社交為基礎,用戶分享內容的特質明顯,而個體作為內容生產者的屬性比較弱,并且,用戶也很難訂閱陌生人推送的內容。因此,這兩個社交網絡雖然具有新媒體屬性,但跟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及今日頭條這樣的“自媒體”還不一樣。 當然,也不能說,離開了微信,美國人就玩不轉了。人家也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。不過,他們的自媒體,都是在蹣跚學步地效仿微信。 美國版的“微信公眾號”來了
2016年1月份,為給奧巴馬總統即將發表的國情咨文演講提供按需點播服務,繼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面分別設立了帳號后,美國白宮又在社交平臺S上開設了“公眾賬號”。白宮方面的工作人員稱,選擇這個平臺的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年輕的受眾。白宮在社交平臺S上開公眾號, 說明這款社交應用在媒體行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,特別是在覆蓋年齡最小、移動設備不離手的受眾群方面——這些用戶往往不從報紙、雜志、電臺或者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渠道獲取媒體內容。 據 Forbes 估計,S 現在大約有
5000 萬用戶,用戶年齡中位數在 18 歲左右。盡管S的核心受眾年齡并不大,甚至還沒投票資格,但提前和他們進行互動毫無害處,畢竟白宮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對他們正在形成的政治觀點施加影響。 S是于2011年9月份上線的一款即時通訊軟件,其基本功能跟微信差不多。但它有一大特色功能——所有照片都有一個1到10秒的生命期,用戶拍了照片發送給好友后,這些照片會根據用戶所預先設定的時間按時自動銷毀。而且,如果接收方在此期間試圖進行截圖的話,用戶也將得到通知。這種”可銷毀”的屬性,助力S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注冊——比如,不必擔心艷照被泄露。 S上線不久后,就因發展勢頭迅猛而引起業界及資本的關注。2013年,S拒絕了Facebook
30億美金的收購要約。 為了將服務變現,2015年1月,S 開始做起了微信公眾號一般的媒體推送服務。 這個“發現”(Discover)功能中推送的內容短視頻占到一半以上。包括向來以視頻內容聞名的青年文化在線雜志 Vice、體育娛樂頻道 ESPN、CNN
電視臺,以及傳統媒體《每日郵報》、《國家地理》等媒體都已經入駐“發現”頁面。S 會在這些內容中加入收費廣告,并與媒體共同分享廣告收入。 S不僅將其他媒體的內容搬到自己的平臺上,也生產自己的內容。在此之前,S已經招募了一個內容團隊,其中有記者、視頻制作人和動畫制作者。位于“發現”頁面中心的就是 S 自己的賬號,首期內容介紹了“發現”頁面的使用方法:向左滑動預覽文章視頻或圖片,向上拖拽看到具體的文字、視頻。 最后,讓 S 更像微信的是,這次更新之后,每個賬戶的 S頭像都能夠生成一張獨特的打孔卡,仔細看一下,這不就是二維碼么? S的內容推送服務上線后,被業界驚呼為“美版微信公眾號來了”。
要做“西方的微信” 幾乎就在S推出公眾號的同時,其主要競爭對手、擁有1.85億年輕用戶的手機聊天應用K剛拿到3830萬美元融資。K的創始人兼CEO泰德•利文斯通撰文稱,雖然科技行業曾經不認可聊天應用模式在西方的發展前景,但現在,這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。 利文斯通在文章中稱:2009年,當我向投資人推介K時,曾經遭遇過一段令人無比沮喪的經歷。為什么需要一個只能在手機上使用的聊天工具?為什么不干脆用Facebook Messenger?為什么不直接用短信?彼時,西方完全低估了聊天的潛力。人們認為,Facebook將會永遠稱霸市場。 利文斯通還提到,2013年,一個來自阿里巴巴的工程師向他推薦了WeChat,微信海外版。開始,在他的辦公室里,他們只是一般地談談中國的互聯網上正在發生些什么。阿里工程師說的并沒有給他留下什么印象。但是,一會兒之后,那個阿里人把他拉到一邊,給他看自己的手機,手機上顯示的是 WeChat。利文斯通用過 WeChat,沒什么新奇的,阿里人切換到漢語版微信,非常自信地說:“你再看這個!” 利文斯通看到了什么?“這個APP看起來大了好多倍,F在,我可以在上面加我的信用卡,我可以找到數不勝數的游戲,我可以叫出租車,我可以在上面找吃的訂外賣,甚至我還可以在上面進行抵押貸款申請,或者,進行投資!這哪里是什么聊天工具,這是基于聊天的平臺!” 利文斯通當然是個聰明人,阿里人對他一點就通。“微信就是網絡!問題來了,在西方世界會發生些什么?如果你和我談,或者和S的埃文•斯皮格爾談,我們將會說同一件事情:我們要做西方的微信!” 事實上,關于微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他們兩人的觀點。 利文斯通在博文中寫道:如果你和硅谷的人談這些,你很可能遭遇我們早就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。比如,微信模式永遠不可能在西方奏效,西方的消費者與中國的消費者不一樣。他們的理由可能很充分,但是,硅谷的人可能錯過的理由只有一條,就在這里:年輕人。西方的年輕消費者和東方的年輕消費者是一樣的。他們還沒有決定去哪家銀行開戶,到哪家商店購物,或者玩什么游戲。但是,他們都在CHAT! 他的意思是,此前的東方與西方的消費者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話,現在或者說未來的年輕消費者沒有什么不同。他們的消費與行為模式會漸趨一致! “西方的微信”賽跑開始暗示了什么?這個暗示,K的利文斯通用非常直白的語言說了。“西方的微信”將只可能來自“黑客路1號”以外的某個地方。而微信、S 和 K 已經表明了,Ta 可能根本就不來自硅谷。 對于習慣了用“中國的亞馬遜”、“中國的赫芬頓郵報”、“中國的推特”,只有通過這樣明顯缺乏自信與底氣的類比,才能說得清楚自己商業模式的中國IT人而言,看到西方巨頭要用“做西方的微信”來說明白自己定位的時候,是不是感覺挺振奮的? 然而,別盲目樂觀。 在S和K之前,美國的自媒體主要以博客為主。而中國的自媒體則借助社交媒體的東風,剛剛展開自己的翅膀,找到上升氣漩,起點還很低,高度很有限,但空間極大。似乎,互聯網的美國稱霸全球的時代已經結束了。 不過,這絕對不意味著,中國人已經走在前面了。美國的博客、輕博客網站在全球所有類型網站中都能躋身第一方陣,美國的各大新興新聞網站中,UGC的內容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。甚至,美國的傳統媒體,比如CNN,UGC的內容也有相當的份量。博客在美國的影響力并不亞于微信公眾號在中國的影響力。 就新型的自媒體而言,相對于中國文字自媒體的興盛,成熟的平臺、海量的創作者以及初步的商業化探索,美國的文字自媒體規模還比較小。不過,美國的視頻自媒體卻發展得更快,“網絡紅人”商業化體系更成熟,也更容易賺錢。這可能跟美國人更為開放,愿意“露臉”的比較多有關。 在未來幾年,美國自媒體的發展能否追趕上我們的微信,還存在很多變數。 |